橋梁的注漿工程一直都是施工隊的一個難題,因為有些漿采用傳統的可能會壓得不密實,然后會造成很多的問題,例如橋梁塌方等事故,所以現如今都是采用了原有注漿體系。
傳統補注漿:通過現場實際表面,在精細化及施工質量方面顯示,現澆箱梁預應力孔道的注漿在高位置仍存在著不密實現象,在相應的部位,即孔道高差大于80cm以上的管道上,在管道的高點一般會出現不小于1cm高度的空洞,空洞長度視坐標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不小于3~5cm,普遍大于5m以上,體積不小于2L。
傳統橋梁注漿技術
從傳統補注漿的結果來看,空洞體積較大,全部在7L以上,1個孔道壓入灌漿料達80kg,從統計結果顯示,補注漿漿液重量大于等于20Kg的有18個,占有率36。大補注漿的數量43Kg;在10~20Kg之間的17個,占有率34。小于10Kg得有l5個,占有率30。易形成的嚴重空洞、漏注漿等嚴重質量問題,未能體現精細化施工要求。
智能注漿與傳統注漿的區別
智能注漿技術工藝:因橋梁工程預應力注漿施工作業是一個系統工程,補注漿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一部分,所以為體現施工精細化,補注漿重要基礎為埋設檢測孔,此舉可以顯著提高管道注漿的密實度,促進往后各施工班組更加完善孔道注漿的施工工藝;
同時檢測孔的設置,可促使注漿密實度檢測技術從象征性檢測邁向了實質性的數據檢測,檢測孔是簡易、直觀、高效地檢測預應力孔道注漿密實度的主要手段并可通過抽取空氣的數量和壓入灌漿料的數量來計算空洞的體積。
從后期智能注漿效果上來看,48小時內通過檢測孔抽取預應力孔道內的積水,可顯著提升注漿的密實度和與原漿體的粘合(結)性能,即使很少的空洞體積,其留下空洞缺陷長度都可能會超過0.4米,所以通過檢測孔來進行補注漿是彌補這一缺陷的簡便、高效措施和手段,后期檢測發現前期存在的空洞面積從原基礎上降低約75,漏注漿等質量問題基本杜絕。